行业动态
千城千面,智慧城市新政策面面观
日期:2021-04-21 浏览量:2942 标签:
自去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果对促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良好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相关政策文件。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十四五”规划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管理机制经验,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加快建设现代社区。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
行动方案要求
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智能市场发展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建设一批智能消费综合体验馆。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12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建造试点工作的函》明确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地区应大力推动BIM技术在试点项目设计、生产、施工阶段的集成应用,以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和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设备应用。
北京
2020年11月20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 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征集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城市整体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全面泛在感知体系建设规范有序,云网和算力底座稳固夯实,重点领域的智慧化应用水平大幅跃升,“一网通办”惠民服务便捷高效,“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智能协同,开放创新的城市科技新生态基本形成,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根基强韧、高效协同、蓬勃发展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有机体基本建成,全面支撑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上海
2020年1月8日《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坚持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同时,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具体实现路径上,《意见》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整体性转变、坚持全方位赋能、坚持革命性重塑。为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意见》特别提出要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动态调整和供需匹配,通过数字化转型,将各领域堵点难点转化为发展亮点,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格局。
广州
2021年1月1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建设“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实现城市运行“一张图”,做到全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一网共治”。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人才大数据平台,提升人才精准服务能力和智能应用水平。
深圳
2021年1月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一是跑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度”。二是深化公共服务“一屏智享”。三是强化城市治理“一体联动”。四是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五是筑牢网络安全防护“防火墙”。
山东
2020年12月2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宜居、智能、韧性城市,全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形象。
广东
2020年12月14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推动数字化优化升级,建设“数字湾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江苏
2020年12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推进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努力成为全球信息网络重要枢纽节点。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全面推进政务系统数字化建设,建立政务服务清单,完善数据共享体系和协调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和开发开放,着力消除“信息孤岛”。
浙江
2020年11月22日,《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大力建设数字湾区,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培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探路先行。大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行“城市大脑”中心城市全覆盖。推进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县(市)高标准建设现代城市。
河南
2020年12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中心带动整体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布局,强化主副引领、两圈带动,深化三区协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福建
2020年12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实施智慧设施建设工程,打造“智慧城市”大脑,推动治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型、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推动建筑业现代化,培育新时代建筑业产业工人大军。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湖北
2020年12月2日,《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加快建设数字湖北。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创新。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科学化决策、精准化治理和高效化服务。
湖南
2020年12月12日,《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做强做优软件服务业,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
安徽
2020年12月11日《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新基建+”行动,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城市大脑、充电桩等建设,支持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双千兆宽带示范城市,推进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建设,力争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河北
2020年11月8日,《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说明》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深入落实规划体系,努力创造“雄安质量”。统筹推进启动区、起步区和重点片区建设,抓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交通路网、水利防洪、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
江西
2020年12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统筹建设“城市大脑”,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加快建设现代社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雪亮工程”建设和深度运用,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
陕西
2020年12月14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加快数字陕西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发展面向汽车、装备制造、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网络视听等行业应用场景的大数据产品及服务,培育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应用等新增长点。实施数字赋能计划,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辽宁
2020年11月27日,《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建设省域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共享,有序开放基础公共数据资源,大力发展数据服务和资源交易,促进全社会数据资源流通,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政用、商用、民用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加快辽宁“数字蝶变”。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
云南
2021年2月8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大力建设“数字云南”。全面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山西
2020年12月30日,《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培育智慧城市新业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场景拓展,依托阳泉市、晋城市等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打造一批先行区、示范区。大力发展“互联网+”新模式,培育扶持平台经济,积极探索“旅游+”“文化+”“农业+”等新业态。
黑龙江
2020年11月26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展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流通体系等领域开发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应用和开发数字产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未来经济。
吉林
2020年12月4日,《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精细化、现代化、智能化,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甘肃
2021年12月30日,《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信息通信网络,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突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融合数据中心建设应用,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发展和示范应用。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推动网络安全产学研用。
天津
2021年1月30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做强“城市大脑”,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推动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协同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数据资源汇聚存储、交易流通、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构建数据资源服务体系。
青岛
2021年2月17日,数字青岛建设工作现场会议上提出,要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青岛发展全局中去考虑,作为当务之急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要认真学习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项目谋划,推动数字青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苏州
2021年1月4日,《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打造领先水平的数字融合先导区、数字开放创新区和数字政府样板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积极抢占数字产业化的制高点,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关键技术攻坚突破,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数字技术融合性应用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武汉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按照“1153”总体架构(即1个云网,1个大脑,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5大重点应用领域,运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3大保障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重庆
2020年12月3日,《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系统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
南京
2021年1月3日,《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数字产业化,打造全球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优先获得资金支持和要素保障;深化多平台数据共享、融合互通,打造智慧教育云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构建智慧警务应用生态和智慧家园平台。
郑州
2021年1月1日,《郑州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及主要抓手。以基础设施集约化、城市治理精细化、民生服务便利化、生态依据可持续化、产业发展数字化等5个一级指标为重点任务。
长沙
2021年1月14日,《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顶层设计(2021-2025年)》长沙将以数强基、夯实自主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兴业、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以智治市、构筑精准高效的智慧治理体系,以智善政、建设普惠便捷的惠民服务体系,构建“一脑赋能、数惠全城”的建设运行模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和标杆。
写在最后
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以萨将依托『天工』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全智体系”,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高速发展。